首页 > 2025 > 图片头条 正文

图片头条

奋力谱写宁夏农业现代化农垦新篇章——纪念宁夏农垦创建75周年

稿件来源:《中国农垦》2025年第11期 发布时间: 2025-11-17 16:27:40

  2025年是宁夏农垦创建75周年,75载风雨兼程,75载沧桑巨变。回望来时路,枪膛未冷,便又拿起农具;硝烟将尽,转战农业生产。在百年沉寂的荒原上划开第一犁,在被“判死刑”的土地上种下丰收的种子。一代代农垦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在困难与斗争、希望与挫折、暗淡与光芒中生生不息、拼搏奋进,沉淀了宁夏农垦的厚重根脉,铸就了农垦事业的基业常青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垦建设“三大一航母”重要指示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驱动宁夏农垦破浪前行。围绕自治区“六特”产业发展决策部署,深入推进“1484”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草奶肉肥”一体化主导牵引,充分发挥支撑全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粮食储备安全的核心功能,推进“大基地”全新布局、“大企业”全面起航、“大产业”全链升级。

123.jpg

西大滩开荒造田

  深耕沃土筑根基:大基地建设托稳发展底盘

  土地是宁夏农垦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条件。宁夏农垦拥有土地近200万亩,其中耕地80万亩,始终坚持牢牢抓住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做精做实“土地文章”。先后实施了土地规范化整治、规模化经营、资本化运作、智慧化建设。特别是土地规模化经营,历史性地改变了土地经营小、散、乱的局面,实现了土地治理由小到大、由散到整、由乱到治的历史性跨越,为建设规模化集约化高产化大基地、大幅提高单产和亩均收益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了制种、粮食、饲草、畜牧基地,整垦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种子基地。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主引种繁育“中单二号”玉米至今,始终坚持稳粮、优饲、强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成制种基地3.5万亩,常年繁水稻、小麦原良种和玉米杂交种1.2万余亩,形成“南繁北育”制种格局。组建宁垦种业集团,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与村队农户建立了紧密的产销关系,代繁代加工玉米杂交种2.5万亩,主营品种32个,年生产销售种子1200万公斤。联合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加强玉米、水稻、牧草等品种选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0余个,年审定通过新品种1—2个,为粮食与饲草基地输送优质种源。

  ——粮食基地。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稳扛牢保障粮食储备安全重任,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优质粮食基地43万亩,年粮食总产稳定在37万吨以上,以占全区3.2%的耕地产出全区10.5%的粮食,蔬菜产量稳定在7万吨以上。2011年以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1.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1.9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96%,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新技术到位率达95%。实现亩均节水50%、节肥40%,粮食单产提升10%以上。2025年重组整合宁夏粮食集团,构建粮食种植、收储、贸易主链条,推广绿色储粮新技术,完成储备粮轮换13.9万吨、夏粮收储6.9万吨,贸易粮购销达70万吨,全面守护“塞上粮仓”。

  ——饲草基地。全垦区牧草规模化种植稳定在30万亩以上,推广作物品种、农资供应、生产技术、机械作业、产品销售、饲草加工“六统一”,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苜蓿+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高效复种模式,年生产优质饲草近100万吨,加工精饲料25万吨,饲草自给率达90%以上。在保证“量足”的同时更注重“提质”,根据奶牛、肉牛肉羊养殖营养需要,定制“青贮玉米+苜蓿草+精饲料+压片玉米及其他饲草料”的全混合日粮,确保牛羊既“吃得饱”更“吃得好”。

  ——畜牧基地。从1960年平吉堡奶牛场126头奶牛起步,到目前建成17个智慧牧场,存栏奶牛15.3万头,位居全国第四西北第一,鲜奶产量逐年攀升,2025年达到78万吨,主要指标优于欧盟标准,打造全国优质奶源基地。旗下宁垦乳业公司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全国农垦标杆牧场。实施“乳肉联动”发展战略,在红寺堡、暖泉、黄羊滩、连湖等地大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肉牛肉羊养殖基地,高效承接上游低产母牛与犊牛资源,肉牛、肉羊存出栏规模均突破10万头(只)。畜牧基地与饲草基地主要集中于宁夏北部黄河两岸,既萃取黄金奶源带精华,又相互临近降低饲草、粪肥运输成本,有力促进了粪肥资源化利用,有效巩固了“草奶肉肥”一体化内循环,为产业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24.jpg

宁夏农垦前进农场水稻种植基地

  改革创新激活力:大企业建设锻造硬核实力

  ——改革破局焕新生。宁夏农垦自1950年成立西北第一个机械化农场灵武农场以来,历经多次体制变革。1996年成立宁夏农垦企业(集团),建立“农垦事业管理局+企业集团”双轨体制;2009年注册成立农垦集团,企业化改革更进一步;2014年农垦事业管理局只保留牌子,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农垦改革的决策部署,有力推进了宁夏农垦向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跨越式发展,先后打造了1个国家级、7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全国农垦提供了“职能分离彻底化、土地资本证券化、产业运营专业化”的改革实践,被确定为全国农垦综合改革示范区。

  ——协同机制聚合力。经过75年的积淀发展,宁夏农垦目前已形成以集团公司为龙头,各权属企业有机联动、相互配合,“一环”衔接、“一链”联动、“多点支撑”补位的协同发展机制。“一环”即地种草、草喂牛、牛产奶、小公犊育肥、粪污资源化还田+生物肥“草奶肉肥”一体化内循环。“一环”中又以草和粮为介延伸出“一链”,即宁垦种业集团供给种子、农资,农场公司种地产粮供草,宁垦草业统一收草,宁垦乳业和宁垦牛羊肉储草饲喂,粮食集团统一收储粮食。围绕“一链”又形成“多点支撑”,即宁垦资本为产业链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宁垦农技中心农技服务贯穿于“一链”,宁垦资产、宁垦设计围绕土地规模化经营、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牧基地建设、粮食仓储建设等实施相关项目工程,宁垦食品统筹乳制品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沙湖旅游公司、宁垦酒业围绕产业大力发展农文旅、酒旅融合,共同形成对“一环”“一链”的支撑。“一环”“一链”“多点支撑”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一体发展,既遵循市场规律,又切合内部实际;既能围绕集团公司确定的战略发展目标高效协同同向发力,又能聚焦各自主责主业做精做专;既有利于提高整体运转效率,又有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以有机联动集聚规模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和抗风险的“硬实力”,切实发挥出“企业集团”做强做优做大效应

  ——管理升级强效能。率先在全区国企系统建成财务共享中心,将集团所有二三级企业133个账套全部纳入核算平台,实现资金监管“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六层金字塔”智能财务管理荣获中国司库建设标杆企业大奖“司南奖”。搭建采购共享中心,集成625家源头厂家和大型供应商,年采购成本平均降幅达10%。打造电商运营中心,统筹整合垦区营销团队,直播营销农垦特色农产品,逐步补齐市场营销短板,推进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截至2024年末,宁夏农垦资产规模385亿元,实现营收50亿元,位列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第172位。

125.jpg

宁夏农垦黄羊滩农场马瑟兰种植基地

  产业升级拓新局:大产业建设激活发展新动能

  宁夏地处农牧交错带,有着悠久的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传统,同时也是黄金奶源带核心产区、葡萄酒黄金产区、黄金玉米产业带,发展奶牛、畜牧业、葡萄酒等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宁夏农垦依托优势资源,创造了宁夏农业历史上第一桶牛奶、第一瓶葡萄酒等“十个第一”。进入新时代,宁夏农垦聚焦打造特色农牧产业集群,坚持精耕细作、精准发力,紧抓“草奶肉肥”一体化主导产业,着力强化精深加工,拓展市场营销,不断促进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饲草料产业。主要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建立健全了饲草料种植、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现代草业发展体系,构建了饲草栽培、轮作、田间管理、调制等技术体系裹包苜蓿一级率达100%、优级率达80%以上,苜蓿干草一级率达90%以上、优级率达70%以上,所有饲草保证“零药残”,“贺兰山”牌苜蓿草被评为宁夏著名商标和宁夏特色品牌。不断提升饲草料加工转化能力,升级苜蓿、黑小麦等加工工艺,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开展饲草料贸易,以卓越品质赢得市场信赖。

  ——奶产业。建成规模化智慧牧场17个,奶牛存栏从4.3万头发展到15万头,日产鲜奶2400吨,年产鲜奶从21万吨上升到78万吨,占全区1/10,形成以贺兰山为核心,以太阳梁、白土岗、红崖子为补充的“一核三区”现代牧场格局。投资建成年产3万吨乳制品加工厂,乳制产品涵盖巴氏鲜奶、纯奶、风味酸奶、全脂奶粉等,“宁垦牧场”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公斤奶饲喂成本从2024年2.06元降至目前1.84元,泌乳牛单产从33.91公斤提高到35.7公斤,成母牛占比提高到56%以上,有效对冲奶市下行压力。

  ——牛羊肉产业。起步于2000年初,已建成万头肉牛育肥养殖场2座、2000头犊牛养殖场1座、年屠宰5万头肉牛加工厂1座,完成肉牛滩羊公司整合重组,一举扭转连年亏损局面,实现历史性扭亏为盈,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贺兰山牛羊规模化养殖项目,促进集中育肥、就地屠宰、终端消费有机衔接,发展精深加工,增强优质、绿色、健康牛羊肉供应能力。肉羊年存出栏将达20万只、肉牛存出栏将达10万头,肉牛肉羊年屠宰加工能力将达到5万头、20万只,产品销往北上广深和川渝鲁等地区,“贺兰山”牛羊肉品牌效应逐步走强。

  ——生物肥料产业。利用垦区粪污资源优势,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推广偏酸性液体肥、微生物菌肥、水溶肥等,促进粪污变粪肥,打通产业循环“最后一节”。改进工艺设备,提产扩能,提升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水平,反哺饲草与粮食种植,年供应粪肥滴灌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葡萄酒产业。从1978年引种第一棵酿酒葡萄以来,建成优质酿酒葡萄基地5万亩(占全区1/6)和全区最大的葡萄苗木脱毒繁育中心、年产1500吨白兰地酒庄、万吨葡萄籽精深加工厂,葡萄酒年加工能力4.5万吨(占全区1/2),形成集苗木繁育、葡萄种植、科研开发、酿造加工、葡萄籽精深加工、酒旅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西夏王”系列无醇葡萄酒、汽酒等10款新品打捆上市,拓展消费新市场、新群体,加快推进葡萄酒产业从“种得好、酿得好”向“品牌好、销路好”转变。

  ——农文旅产业。从1989年开发建设沙湖景区肇始,充分发挥垦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独特生态资源优势,挖掘军垦、农垦文化内涵,擦亮沙湖“金字招牌”,形成以沙湖景区为龙头,农旅产业园、玉泉国际酒庄、金沙湾黄河坛、天湖湿地公园为重要节点的农垦特色精品旅游线,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推动生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种子产业。深入推进“育繁推引”一体化建设,加强玉米、水稻、牧草、葡萄苗木等优良品种研发、选育、示范、推广,建成集玉米果穗烘干、脱粒、精选、包装一体化种子加工中心,促进制种生产提级扩能全产业链发展,优质良种可供500万亩土地播种。自主选育的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宁玉源8号,抗病抗倒、丰产稳产、抗逆性强;“宁京1号”特级种公牛遗传水平、成母牛活体胚胎提取技术国内一流。

  ——绿色食品产业。推广运用良种良技良法,不断提升奶、酒、肉、粮、菜等产品品质。以“宁夏农垦”为母品牌整合“西夏王”“沙湖”“灵农”等子品牌,打造23个“两品一标”认证产品,电商运营、外贸出口成为产业发展新赛道,“西夏王”葡萄酒、“宁垦牧场”乳制品等60余种特色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126.jpg

平吉堡奶牛场奶牛转盘

  历史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站在新的起点上,宁夏农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三大一航母”战略目标不偏移,聚焦打造特色农牧产业集群任务不松劲,深入推进“1484”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必将一步一个脚印把“十五五”规划变成现实,一战到底把蓝图绘成实景,在新时代新征程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友情链接